最近沒怎麼寫網誌,有人會發現嗎?
對於休學過閒的傢伙,一天至少得放個三篇才算數吧
「你更新太快了」在公車上的CK在手機裡這麼說


看了--看了很多地方的東西,無法以文字估計總數
雖然我並不像殺手角『見識到,很了不起的東西』
也未放過各家大手的靈感之作
然後看了--看了很多地方的東西,順便失去信心

我想我會不會失去了操控文字的能力

如果兩個星期前說這句話,我會對自己嗤之以鼻
一如之前鼓勵楚翎那般「你需要的是不要懷疑」
如今同樣說出這句話,卻多了不安與慌恐


看著大嬸寫了很久的碎片、偶爾輸入丹葉稿件
開始懷疑,為什麼他們能夠如此輕鬆面對筆下語句
我連平常寫隨筆都得東刪西改,小說片段修潤至少十分鐘
不斷計算長度啊出處啊--濃重字句

我知道這是我的缺點,但我不懂缺在哪裡



直到讀了張大春的《小說稗類》
買書的動機很簡單,僅是看見《園物動里底斯歇》一段引用
附上的連結讓我想起大嬸,可憐這名女子
她現在變成腦袋獨裁印象裡『小說』的代名詞(笑)
我把「為了研究大嬸而買」偽裝成自己衝動的藉口
事實上藉口就是藉口

也忘記是看到第幾章,便想把翻改之前所寫的小說
不、是發覺自己根本根本沒有把握寫小說的能力
而那原因悽慘--


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的《秋夜》是魯迅散文作品之中 ……
 「在我的後園,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,一株是棗樹,還有一株也是棗樹。」

 …… 三○年代以後半個世紀任何一個小學生的作文簿裡,
 都可能被熱心批改的老師評為「文句欠簡練」,甚或修剪 ……

 即使魯迅的文名顯赫如此,亦不必顯而赫之到一字不可移改的地步;但是,
 果若我們更動了這四個句子,乃欲使之不冗不贅而後已,我們會坐失什麼呢?
 一個熱心批改小學生作文、必欲使之簡練而後已的老師又會錯過什麼呢?


    --張大春《小說稗類》之《站在語言的遺體上/一則小說的修辭學》


我想我錯失太多
我敗在鑽牛角尖於簡單的文字修辭
我甚至規定自己一大段不可以出現兩個以上的我

《檞寄生》明菁曾經這麼說過
當你知道了規則,就只會打籃球;而忘記如何去玩、去踢、去享受



然後我看著那篇《少年困惑排行榜》
應該說從很早以前便有所懷疑,關於同人與文學
耽美文讀者都愛糖罐,無計文字用語;
散文評審斟酌句句唯美與出典,完整描述詞彙於事

是不是不灑糖就沒有讀者?放過流行要素的耽美
就算添進再多我更想表達的東西,依然陷於框架體制?
文學則流於艱澀、使人難以斗膽摸索

彷彿做什麼都很失敗。連換個即時通狀態
都要左思右想如何精確表達;苦痛作罷
縱然手指放上鍵盤再久,我卻沉默


於是《小說稗類》兩三天沒敢翻、網誌狂鎖隨筆
更別說電腦硬碟一堆半途而廢的DOC檔
瀏覽至一些相同為靈感而苦的文字會意圖回應
卻想起自己無法如過往那般駕馭文字……

就這麼慢性失意了一星期



直到今昨,是睡飽之故嗎(笑)
下午重食《殼中少女》欣賞流暢快捷的文字
到G板爬文《其實我也有點不安》系列
看到朱少麟那句,猛然被點醒:

我知道怎麼寫會讓讀者高興,但我盡量去避免。


好像……有什麼回來的感覺。從今天開始恢復
反正該寫出來的會在那裡等著自己,訣竅是放鬆
懷疑不過個人失敗--有錯便改過吧

好好說服自己,嗯,沒有什麼不可以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